本论前三品的关系是什么?请以比喻说明。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本论前三品的关系是什么?请以比喻说明。

【◆参考答案◆】:前三品讲的是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第一品主要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了菩提心的前行——积累资粮和断除罪障,第三品是受持菩提心。打个比方说,譬如我们要买一样东西,首先要了知它的功能,对此产生真实的兴趣(第一品);然后考虑需要多少资金,应该排除哪方面的困难(第二品);买到以后,自他心里都非常高兴(第三品)。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了义

【◆参考答案◆】:说理非常透彻究竟的意思。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二分教

【◆参考答案◆】:十二部经。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密宗的佛相千奇百怪,而不同于显宗,显密佛相有什么差别?

【◆参考答案◆】:显宗菩萨乘和密宗金刚乘的佛,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佛法认为诸佛之间有三点完全相同,称"三平等":(1)诸佛成佛的条件完全相同,即福慧资粮平等;(2)诸佛断悟境界完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智慧功德的高低之分;(3)诸佛事业相同,即救度众生的态度和作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慈悲心大小的差别。以上三点说明诸佛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是,诸佛也有不同个性,如形象、肤色、种姓、性别、名称、专长和成佛的具体道路等等。显教是密教的基础,密教是显教的高级阶段,显教和密教在总的教义原则上是一致的。显密割裂、重显轻密、重密轻显都是错误的做法,乃智者所不为。宗喀巴大师说:"显密的差别不在智见,而在方便法门。密法的‘捷径’就捷在修定的许多方便法门上。"显法需要经过三个无量劫才能完成的大行,密法用数世甚至一世就能完成,是全凭修积资粮和破执断惑的特殊方便法门。因此,宗喀巴大师称密法为"比佛还难得的宝中之宝",是真正大智慧的表现。无论显密,归根结底,真正的佛是具有慈悲内核的见性真智。至于佛的形象形态,那完全是一种适应众生心理形态的方便化形,没有一定的模式。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二土

【◆参考答案◆】:1.净土和秽土。净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秽土是众生污秽的国土。2.报土和化土。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化土是诸佛化身所住的国土。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问答题] 有人说:“我正在闻思修行时,别人前来干扰破坏,故我应为了保护自己的修行而嗔恨他!”对此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这种理由不能成立。在所有的修行中,安忍是最难行的,也是功德最大的,既然你要修集福德,为何不修习安忍呢?修行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遭受别人干扰是难免的。但我们修行佛法,唯一目的是成佛利益众生,现在如果对众生发嗔恨心,岂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修行目的。所以,为保护修行而不安忍众生损害的理由,是荒谬的。《佛遗教经》中说:"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依佛陀的教导,我们不管遇到任何情况,也不能以嗔恚对待。经中还说哪怕是众生前来节节肢解我们,也应"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依靠什么样的观想方式,即使你只供一盏小小的灯,也能积累无量无边的资粮?

【◆参考答案◆】:将整个器世界观为灯器,须弥山观为灯芯,七大海洋或四大海洋观为灯油,点燃此灯时,整个世界变成一片光明,将此光明世界供养诸佛菩萨。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十重戒

【◆参考答案◆】: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於四十八之轻戒,故称的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有人认为:“我应对敌人生嗔恨,因为他给我带来了痛苦。”这种想法对吗?请以辩论的方式具体分析,并以比喻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这种想法不对。日常中伤害人们最严重的,莫过于风、胆、涎等各种疾病,在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时,人们并不会去对它生起嗔恨;而对伤害自己的有情,却生起猛厉的嗔恨。同样是带来痛苦的因,为什么对它们的态度如此截然不同?或许有些人说:风胆等病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们自己没有主宰,所以不必要去嗔恨它们。驳斥:有情对自己作伤害,同样也是因缘和合,自无主宰。怨敌本身是五蕴假合而成,由业风的吹动而产生了种种心念行为,由这些因缘的和合,而对我们有了伤害行为,他们其实也是无有自主,被因缘之线牵动,不得不做出种种行动,致使我们感受伤害痛苦。比喻:如同人们虽然不希望患病,但业感疾病仍会生起。同样,人们虽然不想生烦恼,但在业缘逼迫下,烦恼仍然会涌现出来。所以,他人恼害我们实际也是无法自主,业缘逼迫而已。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我们应在什么样的上师面前受菩萨戒?为什么?

【◆参考答案◆】:《菩萨别解脱经》对上师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上师相续中一定要有菩萨戒,且从来没有失坏过。《菩萨戒二十颂》中说,授菩萨戒的上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具有清净的菩萨戒律,这是第一条;对大乘佛法比较精通,具有相当殊胜的智慧,这是第二条;具有摄受弟子、调化众生的能力,这是第三条,在具足这三条的上师面前,可以得受菩萨戒。《入菩萨行论》对授菩萨戒上师也有一定要求,是什么样的呢?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具有善巧方便的大乘佛法,具有坚定信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他的相续中一定要有清净的菩萨戒。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