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剥夺感是指人们在与那些既和自己地位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人或群体做比较时,由价值期待和价值能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相对剥夺感是指人们在与那些既和自己地位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人或群体做比较时,由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相对剥夺感的是:
A.参加学生会竞选的人数比往年多了一倍,小燕感到竞选的压力更大了
B.王某从海外名校学成归来,总觉得在单位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C.小张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项目组其他人认为小张就是喜欢表现自己
D.小杨原本认为自己的工作还不错,但是参加同学聚会后,他觉得跟同学相比显得没有前途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1条件:与自己地位相近又不完全相同的人做比较;关键词2结果:由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B.C三项都没有拿自己与其他人去做比较,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小杨与同学的社会地位相近,他认为其与同学的价值能力差距不大,但是现实是自己的工作不如同学,价值期待与价值能力的认知出现不一致,故其产生的“没有前途”的心理状态属于相对剥夺感。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单选] 李主任在早上8点30分上班之后参加了一个会议,会议开始时发现其手表的时针和分针呈120度角,而上午会议结束时发现手表的时针和分针呈180度角。问在该会议举行的过程中,李主任的手表时针与分针呈90度角的情况最多可能出现几次()
A.4
B.5
C.6
D.7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题意可得,此次开会时间是在8︰30到12︰00之间(八点半上班且会议时间为上午)。要使得呈90°的次数尽可能多,则会议时间应尽可能长。会议开始时,时针和分针成120°,最早时间应为9点5分左右(9点过分);而会议结束时成180°,最晚时间则为11点27分左右(11点过分)。则这期间时针和分钟成90°的次数为:9点5分至10点期间1次,10点至11点期间为2次,11点至11点27分为1次,总次数共为4次。A项当选。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单选] 铁匠:火炉:镰刀
A.医学家:试管:药剂
B.记者:摄像机:新闻稿
C.科学家:科技文献:新产品
D.网民:互联网:营销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铁匠”用“火炉”造“镰刀”,这三个词语之间是职业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正确,“医学家”用“试管”制作“药剂”,这三个词语之间是职业关系,符合题干逻辑关系;B项错误,“记者”用“摄像机”记录新闻,而不是用“摄像机”写“新闻稿”,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C项错误,“科技文献”和“新产品”都是“科学家”的劳动成果,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D项错误,“网民”用“互联网”进行上网而不是“营销”,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单选] 某集团有A和B两个公司,A公司全年的销售任务是B公司的1.2倍,前三季度B公司的销售业绩是A公司的1.2倍,如果照前三季度的平均销售业绩,B公司到年底正好能完成销售任务。问如果A公司希望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第四季度的销售业绩需要达到前三季度平均销售业绩的多少倍()
A.1.44
B.2.4
C.2.76
D.3.88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假设A前三季度完成100,B前三季度完成120,则B全年完成的就是,则A全年的销售任务为160×1.2=192。A第四季度需完成192-100=92,则A第四季度销售业绩是前三季度平均销售业绩的92÷(倍),C项当选。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单选] 如果我们继续让市场决定命运,让政府在稀缺的石油和食品上互相______,资源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瓶颈。但如果世界各国在研究、开发以及传播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上进行______,快速的经济增长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 合作
B.制约 分工
C.争夺 支持
D.抵制 改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两句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故两空应为反义词,较易识别,简单选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单选] 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 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 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 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 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 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 评论原则。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 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文以载道”意思是用写文章来阐述道理。“知人论世”原指 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诗以言 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由“西方……一部作品……和作者无关,然而……不适 用于中国传统文学”、“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 文艺评论原则”等可知,文段说的是“文章”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文如其人”符合题意,当 选。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单选] 小赵,小钱,小孙一起打羽毛球,每局两人比赛 ,另一人休息,三人约定每一局的输方下一局休息,结束时算了一下,小赵休息了2局,小钱共打了8局,小孙共打了5局,则参加第9局比赛的是:
A.小钱和小孙
B.小赵和小钱
C.小赵和小孙
D.以上皆有可能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小赵休息的2局即是小钱和小孙打了2局,则小钱和小赵打了8-2=6局,小孙和小赵打了5-2=3局,则一共打了2+6+3=11局,所以小孙11局中休息了6打了5局局,由于不可能连续休息2局,所以小孙一定是休息1局打1局……,所以第9局小孙休息,小赵和小钱打。所以选择B休息。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单选] 历练对于()相当于磨砺对于()
A.栉风沐雨千锤百炼
B.波澜不惊一鸣惊人
C.处心积虑百折不回
D.千辛万苦九死一生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历练”指经历世事,锻炼。“栉风沐雨”指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二者意思相仿。“磨砺”意思是磨练、锻炼,“千锤百炼”指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都是锻炼、磨练的意思,A项当选。B项,“波澜不惊”指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一鸣惊人”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C项,“处心积虑”指费尽心机、想方设法。“百折不回”指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D项,“千辛万苦”指艰辛劳苦。九死一生指多次经历生死危险而幸存,均与“历练”“磨砺”无关,排除。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单选] 假设不同性别劳动力会在三大产业间均匀分布,则全国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约有多少万人(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8434万人,占64%。从年龄构成上看,20岁以下占16.1%;21-30岁36.5%;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A.3416
B.3736
C.4342
D.4782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如果不性别的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均匀分布,那么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占男性总人数的百分比则为56.7%。因此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为8434×56.7%≈4782万人。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两汽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各自速度保持不变。他们第一次相遇在距P点16千米处,然后各自前行,分别到达Q、P两地后立即折返,第二次相遇在距P点32千米处,则甲、乙速度之比为( )。
A.2:3
B.2:5
C.4:3
D.4:5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设第一次相遇乙走的路程为S,则有32×2-(32-16)=2S,解得S=24千米,则甲乙速度之比为16:24=2:3,选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