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点评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 下面是某教师《七子之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课例点评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案例分析。案例:下面是某教师《七子之歌》一颗教学活动安排的描述。(课时45分钟)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1. 导入: 以轻声的《七子之歌》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 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有什么关系?  3. 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 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 《七子之歌》。5. 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抒发了40万澳门同胞的炽烈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二、澳门介绍 澳门(葡语Macau、英语Macao),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北邻广东省珠海市,西与珠海市的湾仔和横琴对望,东与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临中国南海。澳门包括澳门半岛、仔岛和路环岛,总面积24平方公里,人口约44万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经过400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三、歌曲演唱与处理  1. 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 2. 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 3. 介绍澳门的风土人情:澳门的华人对于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如农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会隆重庆祝。尤其是农历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农历春节是新年的开始,也是隆冬过后,万物欣欣向荣的开始,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都举行庆祝活动。 4.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5. 演唱歌曲;跟着伴奏演唱。四、总结五、作业布置:更多地搜集有关澳门的知识,下节课进行分享。

【◆参考答案◆】:(1)本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2)本案例虽然以“七子之歌”的演唱为教学内容,但忽略了音乐本体,夸大了“澳门地理和风土人情”等相关文化的比例,淡化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忽略了本学科教学内容,过多地关注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与新课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符,曲解了“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等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该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为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而不是本末倒置,无限度地外延和拓展,将音乐课上成地理、民俗文化课。(3)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正确地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提倡拓展民族文化,但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音乐本体的教学上,因为它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

【◆答案解析◆】:该题考察教学评价。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题分析《鼓浪屿之波》的谱例。要求:(1)写出调式调性。(2分)(2)写出曲式结构。(8分)(3)写出旋律风格。(5分)

【◆参考答案◆】:(1)F自然大调。(2)歌曲由前奏+A+B段组成,是单二部曲式的结构。A段有四个乐句,B段有六个乐句,两段落音都为do。(3)这是一首中速的抒情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此曲采用了变化重复,节奏拉宽对比式发展旋律的手法。高潮点是B段的第一个乐句,又将此乐句重复一次以此突出了情深切盼的情绪。而后转入静点,内敛的渴望,推进了情绪的升华。B段倒数第二句是转折点,使浓烈的盼望之情炽热表达出来。

【◆答案解析◆】:该题主要考察歌曲的曲式分析。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单选] 分析下列谱例的调式调性,它属于( )。
A.
B.
C.
D.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bE为主音,调号是四个降号,有民族调式特征,宫音为bA,列音阶之后发现应该是bE徵清乐七声调式。因此,答案选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谱例中音符上方的音乐符号为( )。
A.泛音记号
B.高八度记号
C.跳音记号
D.重音记号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音符上方的演奏记号为重音记号。因此,答案选D。【考点分析】基础乐理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将下面旋律片段进行变奏改写。要求:(1)加花或紧缩的手法二选一。(2)说明改编后由何种乐器演奏。

【◆参考答案◆】:(1)加花的要求:在原有音乐材料骨干音,用不同的音对骨干音进行装饰,更为丰富曲调的内容。加花分为“原板加花”和“添眼加花”两种。①在不改变板式的情况下加花称为“原板加花”。这种加花的具体办法,视乐曲风格及乐器演奏法而定。加花时一般并不改变原曲调的骨架,对于乐句中的许多音都需要进行加花逗、句、段结束音也不例外,以求曲调连贯,气韵连绵不息;②在各柜"后添"眼..使骨干音的时值成倍增加的于法,称为“添眼”。由于时值成倍增加,一般在“添眼”后必然要对曲调进行加花,因此通常也称为"添眼加花"。答题时可根据加花的要求学生进行发挥。紧缩的要求,要以音乐的主要风格为主,不要因为缩音,使调性发生变化,与之风格等其他方面也变化了。(2)在原有的曲调中,我们了解该曲的器乐编制是高胡、扬琴、筝。改变后在原有器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作品的风格进行乐器的改编。加入适当的器乐。

【◆答案解析◆】:略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谱例属于哪种类型的音乐?( )
A.单音音乐
B.主调音乐
C.复调音乐
D.无调性音乐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无调性是现代主义音乐创作手法之一。无调性音阶,音与音之间缺乏调性感,与传统的音乐有很大差异。德彪西的这部作品没有调性,这种创作思维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音乐。因此,答案是D。【考点分析】中国音乐史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音乐分析题分析下面的谱例要求:(1)说出歌曲的结构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2)请简单说说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并介绍一下词作者闫肃。

【◆参考答案◆】:歌曲为两个大段。第一段是二段体结构。前半部分(A)段,从“我爷爷小的时候......”到“就着一碗大碗茶”。音乐一开始带有叙述的语气,随着情绪的起伏,有时显得十分的激动,有时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童年。后半部分B段从“啦啦......”到结束。旋律在高音区展开,表现出游子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通过“大碗茶”表现出海外华人不论走到哪里,祖祖辈辈都会对伟大祖国一往情深的爱国意愿。第一段和第二段歌词不同,但旋律基本相同,只是最后的结尾句有细微的差别。(2)《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它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词作家阎肃(1930.5.9-2016.2.12),生于河北保定,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词作家。作品包括:歌剧《江姐》《党的女儿》;京剧《红灯照》《年年有余》《红岩》;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长城长》《雾里看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北京的桥》、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等。

【◆答案解析◆】:该题考察曲式结构分析能力,以及歌曲赏析的能力。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现代歌剧《伤逝》,是根据()的同名小说改编的,1982年首演于北京,其作品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施光南创作的。
A.鲁迅
B.老舍
C.钱钟书
D.王小波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伤逝》是鲁迅先生著作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彷徨》里。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因此,答案选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单选] 班级合唱教学初级阶段最有效的形式是()。
A.齐唱
B.混声四声部
C.轮唱
D.童声二声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A。齐唱是指一个歌唱集体,大家都唱同一个旋律,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它是班级合唱教学初级阶段最有效的形式。因此,答案是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案例:一堂初中音乐课,听完一首乐曲后老师安排学生为乐曲起名字,并说出自己的听后感。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各种奇怪的名字诞生了。老师认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单纯地进行评价。老师对每位学生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参考答案◆】:对音乐有不同理解是很正常的,正是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才为人们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提供了展开的空间,为创造性音乐思维活动奠定了基础。许多音乐教师往往在理论上认同,而在实践中却习惯于用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 老师应该正确地看待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赋予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平等地位。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新世纪价值规律就具备的素质。

【◆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教学实施。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