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沉积物基准是指特定化学物质在沉淀物中不对底栖生物或上覆水体质量产生危害的实际允许浓度,它既是对水质基准的完善,也是评价沉积物污染和生态风险的基础,是进行湖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要素。国外对沉积物基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还未形成完善和统一的沉积物基准体系。由于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生物累积过程及界面过程的复杂性,目前仍缺乏关键的研究手段。国内已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较零散,还没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布湖泊沉积物基准规范。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亟需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
B.沉积物基准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体系
C.沉积物基准为湖泊水环境重要研究内容
D.沉积物基准的相关研究已经有较多进展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文段首先介绍沉积物基准这一概念,并指出其对评价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湖泊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作用,接下来进行转折,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指出目前关于沉积物标准的研究未形成体系,文段的重点对应B项。A项“亟需”表述错误,文段没有体现出时间的紧迫性,且现在的问题是研究未成体系,“弥补现有沉积物基准体系不足”是有了体系之后的对策,故表述不当,排除A项。C 项为转折前的表述,且为并列分句的一个方面,排除。D 项“较多进展”为转折前的表述,与文段的倾向不符,文段重点强调的是目前的研究未成体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单选] 1997年江苏省建制镇数量比1979年多:根据以下资料,完成各题。1949-2008年江苏省城镇人口变化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全省城镇人口由437万人增加到782万人,年均增长7.5%,是总人口年均增长速度(2.2%)的3.43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12.4%迅速上升到1957年的18.7%。第二阶段:1958-1978年。195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5%,196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达到20.62%。1961年起城镇人口总数开始减少,1970年降至最低,城镇人口比重仅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为12.5%。此后开始缓慢回升,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13.7%,乡村人口总数为5033.55万人,占总人口的86.3%。20年间,全省城镇人口减少了2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下降5.8个百分点。第三阶段:1979-1989年。这期间,建制镇由1979年的115个增加到1989年的392个;城镇人口由874万人增加到1366万人,增长了56.1%,年均增长4.55%,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61个百分点。第四阶段:1990-1997年。这期间,全省省辖市(地级市)由11个增加到13个,县级市由14个增加到31个,建制镇由522个增加到1018个;城镇人口增长46.2%,年均增长5.58%,城镇人口比重由21.56%提高到29.85%,上升8.2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18个百分点。1997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133.65万人。第五阶段:1998-2008年。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由2262.47万人增加到4168.48万人,年均增加190.60万人,增长84.24%,年均增长6.30%,2008年,城镇人口比重比1998年的31.5%多22.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2.28个百分点。
A.3.18倍
B.5.42倍
C.7.85倍
D.8.85倍

【◆参考答案◆】:C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单选] 美国的“龙”飞船未能接近国际空间站, ______________ 发射升空后不久,其四组推进器 _________有三组出现故障,而美国航空局的飞行规章要求, _________有三组推进器在运行,“龙”飞船才能获准接近空间站。
A.因为就至少
B.由于 果然 必须
C.尽管 已 必须
D.虽然 突然 至少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分析句意可知,第一空应表因果,排除C.D;填入“果然”,表示事先就猜测推进器会出故障,而文段并无这层意思,排除B。故正确答案为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单选] 想法或假说的产生,来源于研究者_____的思想,用来解释事物的成因,寻找或构造相关的_____,以便揭示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真相,因而,假说完全有可能是 ______的,知道这一点,养成产生想法时保留判断的习惯就非常重要。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 证据 错误
B.主观 定律 歪曲
C.特别 学说 荒谬
D.独立 理论 虚假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空,表示想法或假说属于研究者个人的思想体现,“特别”强调特殊性,而文段并未强调研究者的特别之处,排除 C 项。第二空要与“寻找或构造”搭配。“定律”是相对客观的,不能随意“构造”,排除 B 项。第三空,文段的意思是,自己产生的想法有可能是不正确、不合理的,故“错误”一词更符合。这里并非强调是“虚假”还是“真实”,文段已经表明,“产生想法时”,即有想法了,与“虚假”无关,排除D项。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单选] 能够欺骗你的,往往_______那些经不起理性检验的谎言和假象,_______那些被人刻意选择和过滤之后再告诉你的部分真相。
A.不是 就是
B.不是 而是
C.不但是 而且是
D.与其是 不如是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辨析与填空。题干中,那些经不起理性检验的谎言和假象是不能欺骗人的,那些被人刻意选择和过滤之后再告诉你的部分真相却很有欺骗性。由此可知,空格所在的两个分句之间应该是取舍关系。B项“不是……而是……”与C项“与其是……不如是……”都是取舍关系的搭配,但“与其是”不能与“往往”搭配,影响句子表达,因此排除C项。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B项选词符合题干要求,填入句中,与题意相符。A项为选择关系关联词,C项表示递进关系,均与题意不合,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单选] 尝试:成功
A.奋斗:目标
B.动力;创造
C.劝说;接受
D.改革;进步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条件关系。因为尝试所以成功,因为改革所以进步。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单选] ①因为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对话,不是特点消失的合金式的“融合”,而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②对话的目的主要不是说服对方,同化别人,统一思想,而是要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生成性对话”。③多元文化共处最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④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一种文化才有可能对他种文化产生吸引力。⑤对话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我打你通”。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⑤①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②④③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从选项中观察首句,对比②③⑤三句,③句中“最核心的问题”为非常典型的话题引入提出问题句,而②句中“目的”一词概念过小,⑤句中“最忌讳”的反面论述均不太适合做首句。故排除B.D两项。再确定捆绑衔接。③句与②句中均有“对话”这一共同信息,故其衔接更加紧密,故可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且①④句以“面对面”这一共同信息捆绑。故正确答案为C。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单选]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央视优秀主持人不在少数,但是几十年如一日受到观众喜爱,尤其是受到孩子______ 的并不多,鞠萍姐姐算是最成功的一位。②“9.11事件”发生后,因快速有力的反应,时任纽约市长的朱利安尼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其强势作风顿时______称赞。③杨丽萍深入人迹罕至的蛮荒野岭,竭尽心力______民间最本真的歌舞精神,与现代舞有机融合,编导出原生态舞剧《云南映像》。
A.追随,倍受,撷取
B.追捧,备受,采摘
C.追随,倍受,采摘
D.追捧,备受,撷取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第一个空,文段表达的是孩子们对鞠萍姐姐的喜爱,那么对应选项,“追随”意为跟随,而文段并不是在论述孩子们追随鞠萍姐姐,而是对她很喜欢,故排除A项和C项,“追捧”意为追求捧场,恰能体现那种喜爱之情,胡应选择“追捧”。第二个空,“备受欢迎”为较常见的固定搭配,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倍受欢迎”为“加倍地受到欢迎”,跟原来的情况有程度上的对比,文段并没有对比;第三个空,撷取指采择精华,符合文意,而采摘通常搭配具体事物,如植物、花草等,因此,本题答案选D。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单选] 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LiFi中“一扫而光”。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宽带和更高的速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目前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有研究人员“动手做”,还没有商用的芯片组,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LiFi技术致力于借助灯光传输信号
B.WiFi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C.LiFi完成网络设置无需任何基础设施
D.WiFi目前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普遍应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LiFi……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一句可知,C项中“无需任何基础设施”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A项与原文相符,根据“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一句可知,LiFi技术借助于灯光传输信号。B项与原文相符,根据“WiFi……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一句可知。D项与原文相符,根据“要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一句可知。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单选] 第3段中画线部分意在说明()。生物柴油一直被誉为是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可能的解决办法。目前大部分采用生物柴油的车辆使用的都是经过再加工的食用油,这种生物柴油的原材料非常昂贵,而且也很稀缺,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商业生产。如果生物柴油想对现实生活产生不可磨灭的真正影响,它就必须直接来源于植物。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生产价格低廉的植物生物柴油的化学过程很快就会变成现实。最近通过大肠杆菌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细菌可能是把植物成功转变成生物柴油的关键。利用植物切实可行地生产生物柴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还没有用植物大规模生产这种燃料的可行方法。大肠杆菌能把植物糖分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一种与肥皂类似的化学物质,是一种行得通的燃料的好前体。但是科学家还不确定这种细菌是否具有可供大规模生产的足够的化学“能力”。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想看一看大肠杆菌在把糖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方面是否存在理论上的“限制”,例如这种细菌是否有能力将常规植物转变为“燃料”。相关研究报告称, 这个问题 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研究人员表示:“好消息是大肠杆菌制造脂肪酸衍生物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超强能力,它能以极高的速度把糖转变成燃料。 ”但是这一过程受到细菌的严密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科研小组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并在实验室环境下隔离了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分子机制。他们说:“ 我们想弄明白是什么限制了大肠杆菌处理糖的能力。我们正在询问的这个问题就像是什么限制汽车的速度达到每小时150英里的问题 。”我们发现,大肠杆菌限制脂肪酸洐生物产生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阻止这种物质对它造成伤害。它采取的“防御措施”非常有效,但是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能让这种细菌产生更多脂肪酸衍生物。如果研究取得成功,生物柴油将会突然从一个传奇转变成切实可行的商用燃料。
A.目前尚不明确哪些因素会制约大肠杆菌处理糖的能力
B.目前的技术条件很难让大肠杆菌产生更多的脂肪酸衍生物
C.生物柴油在为汽车提供动力方面很难达到石油的水平
D.将植物生物柴油变成商用燃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此题是词语理解的变形题,对句子的理解。画线句子的第1句说明了科研小组目前想要弄清楚的问题,即“什么限制了大肠杆菌处理糖的能力”,后一句是借助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第1句的内容,再结合第3段首句提到“这一过程受到细菌的严密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由此可知目前尚不明确限制大肠杆菌的处理能力的因素,故应选A。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