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人体总的来说是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

  • A+
所属分类:公务员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单选] 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人体总的来说是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远远不是完全的。每个人左右手的粗细不一样,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更大或更圆,两个耳垂的形状也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每个人只有一个心脏,通常都在靠左的位置。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A.弥补不对称缺憾的诸多方式
B.人生中的不完美也能转换为完美
C.不对称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D.人体之所以产生不对称现象的生理基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原文第一句话“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是本文的基调,从“不可能”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接受不完美这个事实,B项逻辑不通,不完美转化为完美,那么人生就是尽善尽美了,与第一句话矛盾。A项将不对称视为缺憾,也不符合第一句话的观点。D项在原文没有体现。C项符合原文逻辑,不对称是事实,但不一定就是丑或缺憾,也能产生和谐与平衡的美感。所以选C。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单选] 三个连续的奇数,后两数之积与前两数之积的差为2004,则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为多少()
A.497
B.499
C.201
D.203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三个连续的奇数可以设中间一个奇数为x,则最小的数为x-2,最大的数为x+2,则有x(x+2)-(x-2)x=2004,解得x=501。因此最小的数为501-2=499。B项当选。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两村共有9600头牛,如果两村分别卖出自己村40%的牛,甲村再赠送120头牛给乙村,这时两村的牛数量相等,问甲村原有多少牛?
A.5200
B.5400
C.5600
D.5000

【◆参考答案◆】:D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单选] 赶路的人,为了远方的目标,无意留心沿路的风光。许多其实并不比你追寻的东西逊色的路边风物,被你轻易地忽略过去了,待我们多年后明白过来时,已追悔莫及。而当你把赶路的心态转换成散步的心态,你就会发觉,得到有味,失去也有味;富有有味,清贫也自有味;成功有味,失败也有味;热恋有味,失恋也有味;青春有味,衰老也有味……这时候,你才会恍然明白,你梦想中的东西其实就藏在路上;路途上的遭遇正有你所寻觅的东西。舍此之外,你还要寻求什么呢?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赶路的人是指那些为成功而舍弃沿途风景的人
B.我们不应该为远方的目标而苦苦追寻
C.也许梦想就藏在你匆匆赶路时的沿途风景中
D.给人生留一些空闲的时间,而不是匆匆赶路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据提问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本段文字的意思是不能为了远方的目标而忽略沿路的风景,但并非不应该为目标而努力,远方目标和沿路风景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A项为“赶路的人,为了远方的目标,无意留心沿路的风光”的同义转换;C项为“你才会恍然明白,你梦想中的东西其实就藏在路上;路途上的遭遇正有你所寻觅的东西”的同义转换;从文中建议“把赶路的心态转换成散步的心态”可以看出,“要给人生留一些空闲的时间,所以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单选] 甲、乙、丙三人推销各自的产品。这三种产品中,有一样是仿冒品,其余两样是真品。甲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乙的产品是仿冒品”;乙说:“我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丙说:“乙的产品是真品,甲的产品是仿冒品”。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位一句话是真话、一句话是假话,还有一位两句话都是假话。那么,推销仿冒品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为甲和丙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两真两假。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出结论。已知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说的两句话都是真的,有一人说的一句话是真的、一句话是假的、还有一人两句话都是假的,可知乙的两句话有一真一假。又知三种产品中有一个是仿冒品,两个是真品,假如乙的前半句“我的产品是真品”为假,后半句“丙的产品是仿冒品”为真,那么说明乙的产品为仿冒品,丙的产品也是仿冒品,这与事实信息只有一个仿冒品不相符;所以乙的前半句为真,后半句为假,也就是乙的产品是真品,丙的产品是真品。因为有一人的产品是仿冒的,有两人的产品是真品,所以甲的产品是仿冒品。验证甲、丙说的话,甲两句都均为假,丙两句均为真,与题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单选] 某单位招录了10名新员工,按其应聘成绩排名1到10,并用10个连续的四位自然数依次作为他们的工号,凑巧的是每个人的工号都能被他们的成绩排名整除,问排名第三的员工工号所有数字之和是多少()
A.12
B.9
C.15
D.18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每个人的工号都是连续的,所以第1名至第10名的尾数分别为:1,2,3,4,5,6,7,8,9,0。观察第3名与第9名,工号分别为:×××3,×××9,也就是×××9能被9整除,利用数的整除特性,得到这两个四位数的前三位的和一定是9的倍数,也就是对于第3名的工号而言,工号前三位数字和减去3之后是9的倍数,只有A项满足条件。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单选] 最新研究发现,几千万年前一支长有罕见怪异特征的哺乳动物家族移居地下生活,并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Necrolestes。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它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早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这便是“拉扎勒斯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Necrolestes是1亿多年前某哺乳动物的孑遗
B.一直以来人类对Necrolestes的存在均不知情
C.Necrolestes的实际生活时间出人意料得长久
D.被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被“重新发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文中“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一句可知,人们已经知道该生物的存在,只是认知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A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原文可知,Necrolestes是“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的,且“Necrolestes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早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可见这种“某哺乳动物”至少生活于1亿多年前,Necrolestes是这种哺乳动物的孑遗。C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这便是‘拉扎勒斯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一句可知。D项表述与原文相符。根据原文,“某哺乳动物”原本被认定已经完全灭绝,而现在发现Necrolestes是其孑遗且仍旧存活,故被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被重新发现。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单选] 1, 3, 12, 60, 360,()
A.1080
B.2160
C.2165
D.2520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后项除以前项得到新数列:3、4、5、6、(7),为等差数列,所以未知项为。故正确答案为D。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单选] 法律并不只是解决纠纷的手段,它也是传达意义的符号。换言之,法律是安排社会生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也是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归根到底,法律是人创造出来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A.法律的根本精神
B.法律的最高价值
C.法律的基本功能
D.法律的绝对作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据提问“主要”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从文中“也是”“归根到底”、“最终”等关联词可以看出其后的语句是文段欲强调的内容,而“传达意义的符号”“特定人群价值追求的某种显现”“人对于世界的反应最终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是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法律,阐述法律精神层面的意义,是法律的精神所在。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B项“最高价值”与题中“特定人群价值”不相符合,排除;C项中的“基本”无从体现,文中说法律是人创造出来具有某种功能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基本功能”,排除;D项文段没有提及,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单选] 我和父亲感情极深,但直至他老人家临终我都没能说一句“爸爸我爱你”,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不出口。我二十几岁时看西方电影,见外国人搂着老父亲说“爸爸我爱你”,心中感慨万分,就决心在儿子身上试验。当儿子可以交流的时候,我就和儿子深情地说:“儿子,爸爸爱你,你得说,我爱爸爸。”不懂事的儿子就此和我共同与传统的含蓄文化抗衡,天天上演国人觉得很肉麻的一幕。这是一场文化与制度博弈的试验。10年后,试验有了结果,儿子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我把他摁在床上深情地说:“儿子,爸爸爱你!”儿子毫不犹豫地对我说:“少来这一套!”这段文字最想说明的是:
A.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含蓄表达的积习
B.父子之间的感情交流须契合传统文化
C.制度与作为社会背景的文化抗衡往往徒劳
D.东方的含蓄与西方的直白是一种文化差异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原文中“这是一场文化与制度博弈的试验”一句可知,作者强行让儿子回馈直白的表述设置为一种“制度”,而我国传统的含蓄表达可谓是一种“文化”。博弈的结果是制度在文化大背景下彻底失败,可见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说明的是制度与背景文化抗衡往往徒劳。A.D两项由作者与其父亲相处的故事体现,B项属于过度引申,均没有体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