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

  • A+
所属分类:资格考试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人教版三年级上

【◆参考答案◆】:一、创设烙饼情境,探究新知,引发学生对策略的思考和研究。1.创设烙饼情境,借助生活信息,明确研究指向。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烙饼”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1) 出示主题图(2) 提问:①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②对这些信息你有什么了解? 监控:①什么叫每次只能烙2张?(每次烙三张饼行不行) ②怎么就叫烙熟了? ③用几个饼铛烙呀?2.借助烙1张和两张饼,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1)师:按照大家的理解,如果我只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说说你是怎么烙的? 板书:1张 正 反 6分钟(2)师:信息变了?你发现了什么?可能会是几分钟?你是怎么烙的呀?(3)学生汇报:6分钟教师反问:一张6分钟,2张应该12分钟啊 ,你怎么还是6分钟啊?监控:①你能借助身边的一些东西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烙的吗?②谁看懂了他是怎么烙的?(先烙两个正面,再烙两个反面。)(4)课件展示:老师用这种方法演示我们这种烙饼的方法,用一个长方形表示饼铛,谁来给我们解释一下。(5)我的方法是12分,你们用6分钟,从哪里省下的6分钟啊?3.借助烙三张饼的情境,抛出要研讨的问题。 (1)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急需大家解决!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2)现在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监控:①烙3张饼 ②尽快吃上饼4.提出探究要求: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小组同学好好讨论一下,这三张饼要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呢?你们可以把你们烙饼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楚的表达出来,而且要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明白你们是怎么烙的,明白了吗?开始吧。5.小组研讨、操作,教师搜集各种学生素材和资源。6.组织汇报,暴露学生资源,(汇报顺序:18分 12分 9分)①请问你用了多长时间烙完这三张饼的呀?说说你是怎么烙的?(先叫18分钟的)②有不同意见吗?再叫12分钟的,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烙的吗?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边演示,边汇报。③还有比他们更快的方法吗?(9分钟就能烙完)说说你是怎么烙的。(各种形式的都要暴露)7.组织学生进行研讨。(1)同学们,9分钟比12分钟少了3分钟,那这三分钟是怎么节省出来的呀?(饼铛里一直都是两张饼,没有空余,充分的利用了现有的资源)(2)我们还能不能再节省一些时间?(不能了,因为每次饼铛都是两张饼了,没办法再减少烙饼的次数了) 板书:3张 9分钟二、借助烙多张饼,深入体会策略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1.借助烙4张、5张情境,让学生借助方法,提升认识。(1)师:烙三张饼我们已经彻底清楚怎么烙是最省时间的了,那么现在我想知道:要是烙四张、烙五张呢,那借助刚才你研究的经验,你觉得怎么烙就能最省时间呢?请你再用最喜欢的方式把你准备烙的过程表示出来,开始吧。 (2)学生汇报监控:你没写怎么就知道用12分钟呀?说说你怎么想的?2.借助烙6-10张饼,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入体会策略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1)师:烙4张你已经有这样的经验了;烙5张饼你也会这样想最省时间。那随着烙饼的张数越来越多,烙6张、7张、8张、9张、10张了,你怎么烙才能保证最省时间呢?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办法再画一画,写一写,看看在你画的过程中能不能发现点规律呢?(2)学生汇报展示:(暴露学生资源)(3) 发现规律:多一张饼就多3分钟,时间是饼的张数的3倍师:如果烙100张饼用多长时间,n张呢?三、课堂总结,提升学生对策略的深刻认识。同学们,今天我们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研究烙饼的问题,那我们今天就是学习回家怎么烙饼吗?那学完这节课后,你能从烙饼问题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答案解析◆】:略。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单选]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马斯洛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两类。其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它们因身心的缺失而产生,因此也称缺失性需要。故题干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教学环节。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参考答案◆】:一、教学导入感受音乐风格,教师示范导入歌曲。师根据自身特长采用:范唱歌曲、舞蹈、器乐演奏等形式导入。并根据其中音乐的旋律特点思考:这是汉族音乐还是少数民族音乐?如果是少数民族的,你能说说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吗?试一试吧。 二、展示歌曲1.展示歌曲、视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风格特点。(《美丽的家乡》动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播放歌曲《美丽的家乡》。2. 聆听教师范唱旋律,关注旋律的特点。教师: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前四句乐谱:前四句的骨干音有哪些?即:哪些音出现的次数最多?教师总结:以“do、mi、sol”为骨干音构成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与特点。听上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了。3. 聆听教师(或录音)二度范唱。引导关注歌曲内容与主题。教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歌曲,结合歌词。边听边思考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吗?三、《美丽的家乡》歌曲学习1.听范奏,深入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律,为歌曲分段。(教师采用钢琴、口风琴等乐器演奏歌曲旋律,注意表现出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对比,建议在伴奏织体上作变化。引导学生为歌曲分段。)2.从第二段二声部入手,开始学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采取听辨、模唱、范唱、分工合作(如教师唱二声部、学生唱主旋律)的方式反复练习二声部。3.学唱第一乐段。 (1)按照节奏读歌词。 (2)学唱第一段,注意词曲结合与重音记号。4.尝试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三四乐句的结束音以及第二乐段的二声部的音准。 四、处理歌曲1.指导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对比。教师:我们知道这首歌曲分为两段。第一段轻快而又活泼,第二段抒情优美且具有高潮与激动感。同学们在唱第一段时,要注意把声音唱得富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边说边示范),字和字之间可以断开一点,而第二段则要求把声音唱得连贯优美,每个字之间要衔接好。(示范)2.教师指挥演唱。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指挥手势再唱一遍,注意把歌曲的情绪对比唱出来。3.加入打击乐器或舞蹈,丰富歌曲表现。根据教师特长或学生的基础以及学校条件,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或舞蹈,丰富情感体验。 五、巩固和拓展1.播放《傲蕾·一兰》故事简介,欣赏电影《傲蕾·一兰》片段。2.播放《美丽的家乡》风景。边欣赏边记忆歌词,背唱歌曲。3.加入朗诵并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歌表演)。梯形队伍,排头第一个同学朗诵:“在美丽的精奇里河,有我可爱的家乡,那里美丽富饶、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忧愁、那里人儿善良,花翎的喜鹊不停地歌唱,赞美我达翰尔,美丽的家乡。”演唱歌曲(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领唱与合唱进行)。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了同学们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并通过合唱练习,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同时也感受了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答案解析◆】:略。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练习方法。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 自然助跑,逐渐加速,最后一步踏脚时踏脚腿积极下压,用全脚掌快速有力地踏板(或踏跳区)蹬伸起跳,使身体充分腾起;落地时,身体前倾屈膝缓冲,双脚同时落地 保持平衡,两 臂前摆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参考答案◆】:①可采用模仿练习法,引导学生上一步起跳,双脚轻巧落地的动作感觉,建立单跳双落的动作概念;②可采用条件练习法,设置一定的踏脚区域,采用跑几步,在踏脚区内起跳,双脚屈膝落入沙坑,体会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动作;③也可在沙坑内离踏跳区 80~120 厘米处,放置 30~50 厘米高的橡皮筋,使学生踏跳后向高腾起,并成蹲踞姿势。

【◆答案解析◆】:略。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单选] 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案。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单选] 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这是()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A.一、二年级
B.三、四年级
C.五、六年级
D.七、八年级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选择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单选] 在优等生中再分出上、中、下三个等级,这是一种()。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它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在优等生中再分出上、中、下三个等级就属于相对性评价。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单选] 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属于外部的稳定因素,运气属于外在的不稳定因素。故选择 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简要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直立,俯撑,两手与肩同宽体前撑垫,两脚蹬地(腿蹬直),重心前移,使头、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当滚至背部着垫时,迅速屈膝收腿,两手抱小腿,团身向前滚动成蹲立。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参考答案◆】:教学重点:两脚蹬伸,滚动圆滑。教学难点:两腿蹬直,收腿团身时机。

【◆答案解析◆】:略。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单选] ()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
A.反思
B.阅读
C.教学
D.劳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教师是否具有反思的理念、能否进行有效的反思是影响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