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为什么这样说?

  • A+
所属分类:宗教学题库

答案查询网公众号已于近期上线啦

除基本的文字搜题外,准备上线语音搜题和拍照搜题功能!微信关注公众号【答案查询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体验。

(1)【◆题库问题◆】:[问答题] 谁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断证圆满的佛陀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从断德方面而言,佛陀已彻底断尽二种障碍的种子与习气。从证德方面而言,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以及如所有智、尽所有智等功德都已圆满证得。世间仙人、转轮王、天王都无法与其相比,包括菩萨、阿罗汉也没有佛陀那样圆满的功德。所以佛陀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他能遣除众生的苦因与苦果,赐予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能于一切怖畏中做救护。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一心归命

【◆参考答案◆】:一心一意的归向於佛,把生命奉献给佛教。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七十五法

【◆参考答案◆】:小乘俱舍宗对宇宙万有,立五位七十五法,以总括之。五位者:一、色法,有十一,即吾人依正二报所具的种种色质,内五根外五尘皆是。二、心法,有一,即六识的作用。三、心所有法,简称心所法,有四十六,系属於心王者。四不相应行法,有十四,谓不如色法之有形,亦非如心王心所之无形,与此三法皆不相应,非心非物,乃宇宙万有变化的幻象。五、无为法,有三,谓无生灭变化之可得,而寂然常住之法,以上共七十五。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4)【◆题库问题◆】:[问答题] “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众生的各种痛苦和快乐,佛说都是由往昔的业力所生。自己造了善业,必定感受快乐;自己造了恶业,就无法远离痛苦。通常人们在感受苦乐时,总会往他人外境上找原因,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些苦乐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由于这些业的果报成熟,自己才会不断地感受苦乐。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5)【◆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佛教智慧的产生跟定没有什么关系吗?

【◆参考答案◆】:大乘佛教行的纲领是六度。前三度修积福德资粮,定慧二度修真智慧——即智慧资粮,精进度是二资粮的助缘。修禅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散乱心,激发真智慧;戒能护定、定能生慧、慧能解脱。所以,佛陀制定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教的基本常识。说"智慧的产生与禅定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足以证明,说这种话的人是十足的法盲外道。世间智慧是分别思维,在散乱心中也可以获得,但超世现观真智必须在九止心的定中才能显现。故圣地真智分定中智和后得智两种,真智始终与定心相伴,出定后的智慧混杂散乱心,称为有漏智慧。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6)【◆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叫做出离心?按照宗喀巴大师的观点,生起出离心的界限是什么?你相续中有出离心吗?

【◆参考答案◆】:对于想脱离轮回、希求解脱的人来讲,轮回中的名声、地位、权势、妙欲等殊胜之事,无有任何意义,一点也不会生起羡慕渴求之心,看见特别豪华的轿车美宅,只是把它视为如梦、如幻、如水泡。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内心中确实感到三界犹如火宅,没有刹那安乐,真正有一种出离心。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什么样才是生起出离心呢?对上述四个共同加行精勤修行之后,何时对轮回的荣华富贵一刹那也不起羡慕之心,日日夜夜唯独希求解脱,如关在监狱里的犯人渴望被释放一样,何时就已经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1)对于想脱离轮回、希求解脱的人来讲,轮回中的名声、地位、权势、妙欲等殊胜之事,无有任何意义,一点也不会生起羡慕渴求之心,看见特别豪华的轿车美宅,只是把它视为如梦、如幻、如水泡。这种在内心深处生起的三界犹如火宅,没有刹那安乐,一心想出离的心即为出离心。2)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修后于诸轮回福,刹那不生羡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脱,尔时已生出离心。"对于四个共同加行精勤修行之后,何时对轮回的荣华富贵一刹那也不起羡慕之心,日日夜夜唯独希求解脱,如关在监狱里的犯人渴望被释放一样,何时就已经生起了真实无伪的出离心。3)"一刹那"也不生羡慕心,这个要求比较严格,凡夫人非常难以做到,故不离闻思修行,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迅速生起。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7)【◆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既然安忍的功德如此之大,那在遇到他人损害时,能否以怨报怨、以牙还牙,促使他也修安忍呢?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种想法是不合理的。面对他人的损恼,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人进行伤害行为时,心相续为烦恼所制而无有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损害,如同火上浇油,嗔心会更炽盛。他在这种情形下,根本不会去考虑修持安忍,只会更增加他的损害恶业。而且,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安忍难行也会毁损,自己的菩萨行也就退失了。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观清净心应避免何种错误观念?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应避免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强行观为清净。这并非唯一是密宗的修法,实际上一切万法本来清净,显宗了义经典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道理。例如,显示《维摩诘经》就有一个具髻梵在的公案,在《大幻化网》中曾引用过:一次,佛陀给大众开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当时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如果说心净则佛土净,那世尊因地时心岂非不清净,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会如是杂乱秽恶?"佛陀知道他的心念,问:"盲人看不见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过咎吗?"舍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问题,非日月之过。"佛陀说:"同样,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此时,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对舍利子说:"你不要认为娑婆世界不清净,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等。于是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各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佛在《华严经》中也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因此,《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9)【◆题库问题◆】:[单选] 三论宗的三论系指中论、十二门论()
A.百论
B.俱舍论
C.大智度论。

【◆参考答案◆】:A

·ℳ°.·※°∴ ╰☆╮ 。·ℳ°.·※°∴ ╰☆╮ 。·ℳ°.·※°∴ ╰☆╮ 。·ℳ°.·※°∴ ╰☆╮ 。·ℳ°.·※°∴ ╰☆╮ 。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什么是“五眼”?

【◆参考答案◆】:"肉眼"可以看到100由旬以内的东西,1由旬等于6680米,100由旬是668000米(668公里)。"天眼"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和生命的转世因果。"慧眼"是超世罗汉的心见神通。"法眼"是登地菩萨的心见神通。"佛眼"是佛的遍知一切的直觉。前二眼属世间神通,后三眼是超世神通,凡人根本无法达到。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